每经专访:华银德洋冠军心得,诀窍在于走心
<DIV style=”PADDING-BOTTOM: 10px; LINE-HEIGHT: 1.5; PADDING-LEFT: 20px; WIDTH: 720px; PADDING-RIGHT: 20px; DISPLAY: table-cell; BACKGROUND: url(/images/nbd_v5/article_abstract_bg.png) no-repeat; HEIGHT: 68px; FONT-SIZE: 16px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PADDING-TOP: 10px” class=g-article-abstract>
把一只基金从濒临清盘做到收益229.59% 华银精治丁洋:诀窍在“走心”
2015年6月大跌后的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-6.43%,能够实现正收益的私募产品占比仅有三成。对华银精治的丁洋而言,其管理的私募产品出现惊人一跃,其净值从2016年初0.75元濒临清盘线,做到了年底2.21元。</DIV>
<DIV style=”MARGIN-TOP: 20px; FONT-FAMILY: SimSun, Arial, ‘Microsoft YaHei’, 微软雅黑, ‘PingFang SC’, ‘Hiragino Sans GB’, 宋体, Tahoma,arial, sans-serif” class=g-articl-text>
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宋思艰
2016年股市持续将近一整年的弱势震荡格局,许多私募产品从股灾之后便一蹶不振,净值处于低位徘徊;截至1月10日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,2015年6月大跌后的私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-6.43%,能够实现正收益的私募产品占比仅有三成。对华银精治的丁洋而言,其管理的私募产品出现惊人一跃,其净值从2016年初0.75元濒临清盘线,做到了年底2.21元,其产品也成为股灾之后收益最高的产品。为此华银精治丁洋接受了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NBD)的采访。
NBD:华银精治旗下的“华银德洋基金”,这个在2015年6月大跌来临前发行的产品,在2016年初以0.75元的净值濒临清盘线,到2016年底时,却交出了全年229.59%的收益率的成绩单,你是怎么做到这样的业绩?
丁洋:实际上华银德洋基金经历了完整的股灾。2016年初净值只有0.75元,2016年期末净值为2.21元,市场大起必有大落,大跌只是在不同的市场阶段循环上演而已。
大跌之后,我们每月都有内部基金投资报告,对行情性质和投资池进行判断和筛选。比如,我们判断2016年初熔断事件之后,排除了大盘4.0下跌的可能性,总体理解为上落市,个股的技术体系按照震荡行情杀涨买跌,“大涨大卖小涨小卖,大跌大买小跌小买”的思路,取得了较好的实战效果。
NBD:你在2016年抓住了哪些大的市场机会?
丁洋:资本市场首先要做到的是生存,市场永远在人们喜悦和恐惧的交替循环中达到波峰和冰谷、完成牛熊的转换,逆向思维是成功的关键。
我们的投研团队对大势方向判断把握较好,预测了沪指2638点大致的底部区域,此外2016年对于事件驱动的理解较好,成功的把握住两次开仓时机,并且判断该事件对市场的冲击是捡漏时机。
6月底英国脱欧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,全球股市挖坑成功,英国股市创出年内新高,为股市带来一次绝好的逆向操作机会。2016年6月23日英国脱离欧盟,6月24日沪指急跌100多点,公司这天满仓进场,认为英国脱欧对A股的影响微乎其微,但市场过度反应,往往意味着反向交易机会来临。
NBD:在实战里面,你们如何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
丁洋:我们大致形成了“基本面选股+消息面选时+技术面选点”的投资体系。
其中,基本面选股就是发现价值洼地,趁低购买;消息面选时,主要就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波动,跟随热钱与趋势,热钱意味着市场波动的主导能量,其活跃度带来的利润超过市场平均利润两倍以上,跟随热钱是赚取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制胜之本;技术面选点,能正确审时度势是必备的素质,特别是要提前于市场给出答案,优秀基金经理有责任对行情性质给出正确判断,并能动态把握市场的节奏和力度。
不过,选股与选时永远是交易者的操作核心,资金规模以及从业背景决定了参与者的不同角度和心态。任何一波大牛市,都是先炒绩优股,其次炒成长股,再次炒题材股,而后就是那些未曾涨过的“垃圾股”,题材的转化是永恒规律;基本分析可以用来排除隐患,指导投机之中的相对投资。
NBD:最近股市新股发行速度有点加速,大家都感觉不太好操作,你们有什么新观点?
丁洋:目前首先一个需要规避的风险就是互联网泡沫和创投泡沫,这两个因子可能会在今年相继出现,而善于守拙的传统企业家会迎来复苏春天。创业板退潮后,我们注意到茅台创出了新高,而海参等高端消费品可能是今年通胀的受益板块。军工股也是几年未动,目前也有起舞的迹象。整体观察,传统行业会强过新兴产业,互联网会有所退潮,商业百货进一步复苏,特别看好通胀板块。
链接:http://www.nbd.com.cn/articles/2017-01-19/1071605.html
</DIV>